倒带贰零贰零

疫情也好,求职也好,毕业也好,获得也好,失去也好,对现在的我而言仅仅是没有实感的一个个词汇。在我身上刻下印记的不是这些节点,而是过程。

我一直信奉的,要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今年着实体验了不少。不论是「小镇青年」还是「都市职人」,不过是路径不同而已,该有的挣扎、愤怒、怅然、愉悦、欣喜,一个都不会少的。

一月份回家过年时我断然想不到今年会这么特殊。跟父母吃饭时多次说起:「若不是这个疫情,我恐怕不会有这么久与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机会」。这是实话,尤其是想到过去十五年间我一直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样的机会显得弥足珍贵。即使是身处在关系如此僵硬的家里,我还是能感觉到自己态度逐渐软化,因而才有了上一篇小镇青年的文章。我认真思考过:也许呆在家,留在那个小镇,是我的归宿。

可我还是打了一场败仗,无奈、激动、期待、紧张地,我还要留在北京。不亲身经历这个阶段,真的很难体会选择的难处。当我向尽力克制失望的父母,向我曾许下承诺的朋友告知我的最终决定时,尤其困难。这是 2020 年我最大的意难平。


八月底返校后几乎只忙于两样事务:毕业与求职,被这两座大山交替爆锤,后期甚至都麻木了。日复一日焦躁不安地写代码、写论文、投简历、笔试、面试,多少有些磨灭斗志。但结果还算好。结束那一刻固然欣喜,但我想这个过程最珍贵的收获不是录用信,而是求职季一同战斗的同伴间的情谊。这甚至称得上是「战友情」。到现在我仍然怀念拖着面试完疲惫的身体,开一瓶烧酒与相同疲惫的朋友一起聊天放松的日子。很多次跟自己说:「拿到这家我就结束秋招!」,想着大致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就行了。终究还是靠着朋友的激励继续投下去。

因为听说过太多亲近的朋友甚至是同门师兄弟因为求职时的竞争关系而撕破脸皮的故事,我才十分珍惜能与我互通有无,「串通一气」的同伴。在千万求职大军中,我所认识的不过几十人。若在这样的格局下也要「内卷」,那么眼界实在太小。


这是今年的第二个主题:与人的联系。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成为了我学生生涯最愉快的一个学期。我所期待的实验室氛围终于建立起来。学术上,真正有意义的学术分享会(不,不是组会)开展起来了,我们有意地不让老师参与,因而可以在分享会上肆无忌惮地提最白痴的问题,争论最琐碎的细节。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不仅是对我,对刚进组的后辈而言更是如此。我一直对进组时无人领路只能自己摸索的事耿耿于怀,这让我无比孤独,走了太多弯路。今年在留学回来的大师兄带领下终于有所改变,我由衷开心。我想,同处一个师门,分享与交流实在是再重要不过了。

因为争取到了经费,我们屯了大量零食,饮料,以及……酒。与组内同学喝酒撒欢也是今年才有的事。在实验室呆到十点十一点左右,常常心照不宣地一人开一瓶烧酒,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也有过分的时候,比如在公共会议室里喝吐,喝到不省人事。都是太有趣的回忆。

也是因为认识了,或者说「重新认识了」,许多人。我越来越珍惜身边人,越来越容易与人共情,越来越想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拖更博客多少也与我逐渐现充有关。当现实生活令我满足时,我并不太想活在线上。


不久前出去吃饭时与朋友聊天,发现对方与我如此相似,有着几乎相同的困扰。回来后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微博:

今天出去喝酒,深聊之后发现一个和我情况(精神状态)和我非常像的人。我感觉很无助,因为自己也没有解决好,帮不了她。想了好久,跟她抱在一起,说我们一起加油吧。 ​​​ ​​​​

我也许是多虑了,因为对方比我更积极,有寻求相应的帮助。我的话,似乎一直以来也都能自己调节好。

我相信大部分的焦虑都来自期望与现实的不匹配,所以治本的方法是要搞明白「自己」的位置,并且在认识本质后坦然接受。这真的是太难的一个课题了。


直接新启一个文档,取名「倒带贰零贰零」来为自己的这一年定论,我有些底气不足。太多纵然逝去的想法,太多被时间抹平的情绪。在博客上假死时,我在微博与推特发了许多零星的东西,有琐碎的,也有相对长一些的。我一边翻看这些内容,一边敲出这些字。现在唯有一个想法:

请往前走,不要在此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