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北京忘了下雪

昨晚看预报说北京今早可能有雪。于是我怀着期待地睡了,想着今早能就着雪来开题答辩也是蛮好的。但早上起床一看……雪的影子都没有。我记得去年冬天也少雪。北京已经忘了冬天要下雪这回事了。

虽然我也不是很稀罕雪这种东西,毕竟小时候看得很多了。但四季多少要有四季的样子,冬季最好的代表就是白色相簿雪。

不只是雪,雨啦风啦雷啦都会让我觉得很舒服。在这些场景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种场景:

暴雨从早上开始下,现在看来也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虽然只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窗外的天空却昏暗得像傍晚。室内的灯光也昏昏黄黄,照明灯像我一样打不起精神来;不知道外面的风多大,只能听见因为年久而松动的窗框不停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虽然很享受这些嘈杂的“噪音”,但我好像全然不顾,只用一杯热茶暖手,翻动一本发黄的旧书。若身边再有一位与我同样心境的人,那就更是妙不可言了。

我印象中,这样的场景在初中的时候发生过。那时候很罕见地连着下了一周的暴雨。小城里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路面低洼处蓄起了好几厘米深的积水。可能对许多人来说都觉得糟透了,只是吃个饭上个学都会把鞋子裤脚弄得湿透,但我很享受。

又想到偶然看到的一条微博,原文和出处我找不着了,大致是这么一句:

人在年轻时,要尽可能地去体验、见识一些超越时间空间的事物。例如用千万年时间拍打岩壁的海浪、轻而易举就能吞没巨型油轮的风暴、让人产生深深无力感的沙漠、一望无际的冰原、雨林里相互交错盘杂的巨形树根。这样一来,当感觉属于自己的地方是如此逼仄、自己的心境又是如此阴暗潮湿时,能用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与生命。

我写得没有原文好,但意思我传达到了。暴风雨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力量。雪也有,雷暴也有,地震也有,海啸也有。本质上来说,是自然本身在让我敬畏。越是去探究自然,越是觉得无法理解自然,越是觉得自身之渺小,之不值一提。只好乖乖臣服于自然。


这学期,虽然正式的课程已经早就结束了,但是仍然被课程设计啦毕设开题啦缠到现在。今早毕设开题完,觉得稍稍轻松一点。

下午去唱 K,发现自己近来根本没听什么中文歌,甚至没听什么英文歌,都是日文……所以完全不可能唱得出来,有点痛苦。但前段时间弄得有些疲倦,出去只是嚎一嚎也是蛮好的。

说到了雪,顺便提一下白色相簿。虽然是有一定年头的番了,但我最近才看。看了觉得……嗯……想要看后续,然后又把游戏找来玩。目前走了雪菜TE,然后倒回去再走别的线。游戏很优秀这已经是有定论了,竟然让我这个中年大叔也有点春心荡漾,就更想看下雪了。

不论如何,还有两句话我想放在这篇雨雪主题的杂文里: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